六大秘訣,實踐環境教育

2012081818:16
什麼是環境教育?

根據環境教育法的解釋,「環境教育:指運用教育方法,培育國民瞭解與環境之倫理關係,增進國民保護環境之知識、技能、態度及價值觀,促使國民重視環境,採取行動,以達永續發展之公民教育過程。」

環境教育提供我們一個關心地球的機會,除了規定的機關之外,其他民眾更應從日常生活中實踐環境教育。


玳瑁橫屍阿朗壹海灘,滿腹塑膠袋,海洋垃圾問題嚴重。(攝影:羅國文)


為什麼要實踐環境教育?

地球是孕育我們的媽媽,為了保護辛勞的媽媽,感念媽媽總是不厭其煩的付出,所以,我們要用心保護她,讓她能永續孕育下一代,讓地球的山林、海洋、濕地受到尊重與保存,因此我們更要全民實踐環境教育,來推動、來改變,來守護我們的未來。

如果不實踐環境教育,我們就不知道保護自然生態的重要,溪流不再清澈、海水不再湛藍、山林不再翠綠,而我們也失去鄉間樂趣,試想童年的我們,每天泡在溪水中打水仗,而今,孩子們只能泡游泳池。

如果不實踐環境教育,我們便不知道塑膠對環境的殺傷力,前不久,阿塱壹淨灘志工在海邊發現死亡多日的玳瑁,肚子裡充滿了塑膠製品及漁網。
如果不實踐環境教育,我們便不懂保護野生動植物,為了獲取稀奇膽汁,黑熊被帶離自己的家,關在鏽跡斑斑的鐵籠,穿上鐵衣,腹部開洞引出膽汁,沒有自由,沒有權力,只剩悲傷的眼神。


黑熊被以不人道的方式抽取膽汁,一旦膽汁被抽盡,熊掌再剁下來賣(照片來源: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)


實踐環境教育,有什麼好處呢?

我們每個人都能實踐環境教育,促使全民重視地球媽媽,建立觀念,改變習慣,減少汙染,減少碳排放,減少對地球媽媽的傷害,不再殺害野生動植物,那便能藉此保護動物棲地,人類生存環境,也讓孩子們擁有親近自然的悠閒自在空間,因此,我們要隨時隨地實踐環境教育!


孩子們捐發票響應地球日活動


六大秘訣,參與及實踐環境教育

「做就對了!」是這些年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投入環境保育工作的重要心得。日常生活中,只要有一顆觀察的心、學習的心、實踐的心,便能隨時隨地進行環境教育,從生活做起,從食衣住行育樂基本的角度,便可參與並實踐環境教育。

◎ 食:留意食物里程,支持在地小農以及對土地友善的自然農法與農產品,支持公平貿易商品,不吃保育及瀕危動物,不購買過度包裝及一次性商品,減少使用塑膠製品,不購買瓶裝水。

◎ 衣:購買具環保標章、友善環境製程的產品,資源再利用,如交換二手衣、物。

◎ 住:屋內保持通風,選用節能標章的電器,隨手關掉電源或拔除插頭,縮短洗澡時間,浴廁換裝省水裝置,增加生活用水回收再利用。

◎ 行:短程選擇步行、騎腳踏車或搭大眾運輸工具,選購燃油效率高之車輛。

◎ 育:訂閱環境會刊、電子報,定期收到環境相關議題報導,並藉由參加相關講座、課程、討論、影片觀賞,或是參與連署,深入瞭解、關心。
1. 免費訂閱《環境主題電子報》,獲取更多環境知識和活動訊息。
2. 參與劃設12%海洋保護區連署行動,共同為下一代留下一片美麗海洋而努力。

◎ 樂:透過實際行動,保護環境,參與環保單位舉辦的活動,加入環保團體,擔任志工協助推動環保工作。
1. 協助環境團體募集發票或零錢捐的行動
2. 擔任環境志工

由此可知在我們的生活周遭,有許多能夠實踐環境教育的方式,家長也可以在日常生活教育小孩正確的觀念。身教重於言教,實際去做比知道更重要,知行合一,亦可以影響身邊的人。


喜歡大自然顏色的小瑀魚。


帶著孩子實踐環境教育

請親自帶著孩子,一起認識這塊土地、守護這片土地。在此,和大家分享值得借鏡的故事和做法:

琬瑜,一個令我佩服的媽媽。她在科技業工作,擔任雪霸國家公園解說志工十餘年。假日時常和先生,帶著七歲兒子(小咕嚕)和四歲女兒(小瑀魚)探訪大自然,並且擅長用文字記錄親子間的互動。

2011年,琬瑜全家參加了協會舉辦的陽明山工作假期,到二子坪地區拔除外來種植物。工作人員看到小瑀魚,很甜美,忍不住逗她、跟她聊天。還問了她,妳最喜歡的顏色是甚麼呀?

「只要是大自然的顏色我都喜歡!」小瑀魚不假思索,大聲的回答。

當時,身旁的大人們陷入一陣沉默且驚奇。一般人想到的不外乎藍色、紅色或黃色等,但,這答案簡直超乎預期!然而,小瑀魚的回答卻像一種誠摯的宣告,表達她發自內心對大自然的喜愛。

同年10月,琬瑜全家來到了台南,參加七股護沙工作假期。小咕嚕天真地將一捆捆的竹枝,搭了一間「竹屋」,然後找了妹妹一起躲進竹屋裡,躲避烈陽。當時,琬瑜看懂了孩子的想法,那是表達他們對那個地方的情感與認同–「自然為家」。
琬瑜說,喜愛自然是一種遺傳,當父母在幼時接觸自然的種子一旦種下,會在舉手投足間,形成最有力的身教,自然而然在子女心中萌芽,開出最美麗的花園。

觀看全文請連結

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twcharity/21894015